上海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打造北上海创新高地
如果时间拨回到3年前,大概没人会相信,如今这个叫做“智慧湾”的地方,会成为宝山区的“网红地标”。
那时,这里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的仓库用地。由于经营不善,大量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闲置,环境恶劣。这个占地面积230亩的地方一面紧挨着南北高架,不时有集卡呼啸而过;一面紧邻蕰藻浜,那是上海为数不多可以通航百吨级货船的河道之一。
2016年9月,转型改造后的智慧湾正式亮相。3年时间,“惊喜”不断废弃集装箱变身“集创箱”办公空间,中国首个3D打印博物馆亮相,世界*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落成,梅派青衣史依弘的剧场、音乐家宋思衡的工作室相继落户
去年底,智慧湾成为市科委与宝山区政府合力打造的沪上首座科普公园;今年又入选了79处上海市民“休闲好去处”之一。成为“网红打卡点”,对于一个科创园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红、黄、蓝、绿,一个个色彩明艳的“集装箱”内,驻扎着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创企业。靠近蕰藻浜一侧,一个并不起眼的“集装箱”内,是“80后”音乐家宋思衡的多媒体音乐工作室。智慧湾董事长陈剑为记者描绘了一幅“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远方”画面:蕰藻浜的河道边,秋天的银杏叶金灿灿的,音乐家们在工作室的露台上演奏,观众们三三两两站在园区内聆听。当然,京剧迷更可以直接去园内的依弘剧场,和这位梅派大青衣近距离接触
除了园区内赫赫有名的3D打印博物馆、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每走几步,间或可见一个个形态各异的3D打印休闲椅、花瓶、小饰品等,这些都是园内的3D打印企业的作品。如果对科普感兴趣的人,还可以去逛逛VR-AR体验馆、智能微制造展示馆、未来空间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麻省理工微观装配实验室、机器人体验馆等场馆。
体育元素也是扑面而来:园区有大型橄榄球场、屋顶足球场、游泳瑜伽馆、体能训练馆,甚至园区外高架下原先一块脏乱差的空间,也被巧妙利用,成了可供航模、车模比赛的体育公园。
喜欢“逛吃逛吃”的人会发现:紫薇街、枫树街、樱花街等,对应种植着相应的植物。走几步会看到,别具一格的面包店、3D打印咖啡、小日子食集
作为上海首个科普公园,公园以智慧湾科创园为载体,集科普展会、科普产业孵化、科普讲座、科普旅游、科学健身和科普休闲娱乐于一体。科普与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跨界融合,在这里成为常态。
陈剑说,科普需要与场景相连。参观者来到园区,会对3D打印、人工智能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加上了科普元素,园区企业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ID(身份认定),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和接受,成为他们的忠实客户。
通过科普来推动要素融合,核心是能够促进跨界的实践,从而形成真正有别于传统的竞争力。
随着智慧湾的名气越来越大,前往参观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活动时,每天五六千人次是常态,*多达8000多人次。
创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刘嵩,今年刚将企业搬迁至智慧湾。他向记者回忆:“2017年公司刚成立时,本来落户另一个产业园区,投资千万建设演播室系统和室内摄影棚,光是装修就花了200多万元。没想到,那个园区一到晚上空调就统一关闭,因为害怕电梯损坏,还不让使用电梯运送重型设备。延长园区服务时间要打报告,我们公司经常做电竞直播,没法说出晚上具体的下班时间,结果公司发展也陷入了困顿。”
因为来智慧湾选景拍摄,刘嵩发现,这里全符合企业要求。他试着和园区管理方提出:“有没有可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装潢室内摄影棚,一个月左右就交付使用?”结果,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要求真得到了满足。一个“集装箱”被巧妙改造成影棚,墙壁隔音也被仔细处理好。刘嵩咬咬牙,亏本放弃了原先装修好的地方,搬到了智慧湾。“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有需求随时向园区招商、物业部门甚至老总提出,有时候影棚档期满了,向园区其他企业借个宝地也毫无问题。现在公司已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赋拓物联网总经理左彦波刚来智慧湾考察时,以为这一带很荒芜。可一进入园区,眼前豁然开朗。“我以前在外企工作过,特别不想回压抑的格子间上班。我们企业现在的办公场所,是原先一个旧仓库改造的,一楼用作展厅,二楼是开放式办公空间。说实话,租金并不比一些市区产业园低,但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齐全,还能和艺术家为邻,性价比很高。”
陈剑介绍,目前智慧湾已开发了三期,园区企业入驻率约85%,年产值约6亿元。园区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密度,并做大做强相关产业,正是他们着力思考解决的问题。比如,离智慧湾不远的地方,便是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智慧湾四期,将打造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智慧湾研发基地。园区里的原创型企业,有望通过成为学校实践基地、群众科普基地等,形成社会资源叠加,拓展更深内涵。更为重要的还有企业服务:除了园区设立科普孵化楼,对优秀有潜力的科普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办公空间,*年租金减半;为企业提供注册、税务、项目申报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等,园区所在的顾村镇,正在把“社区通”拓展为“园区通”,将政府部门、园区方、企业方纳入到信息化平台上来,今后企业有问题只要在“园区通”手机端提出,便会有相关部门帮助联系解决。
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创意经济创意园区创意城市创意社会”的路径,目前上海也正在走这样的路。在国外,有个概念叫“创意社区”:即以创意产业为产业核心、与居民融合互动的社区;通过创意阶层和居民就近居住和就业、共享休闲娱乐设施、参与相互活动来实现;而物质空间将支持这些互动的发生。
智慧湾这样一个24小时开放式的科创园区,又是科普公园,能否通过与周边居民互动更多,从而形成“创意社区”?
菩蜜思食品创始人焦丽华原本是外企高管,5年前辞职创业做无添加面包。去年10月底,她选中智慧湾的一座厂房作为生产加工基地。“旧仓库经过改造,满足了我们全透明可视窗的需求,人们可以全视角看到菩蜜思真正做到无添加。园区活动丰富,交友、亲子等活动,经常以烘焙作为媒介,口口相传,我们的粉丝也越来越多。”
陈剑表示,今后将通过打造24小时活力园区,引进丰富商业配套,解决周边居民休闲需求,形成园区商业与周边居民相互融合与依存。
在周边居民游览已成常态之下,前来就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目前,园区员工有2000多人,以青年为主,住在园区周边的比例约占30%。随着园区内企业的增加,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采访中,多家企业提出了希望有更多员工宿舍的需求。上海轶德医疗总经理郑轶伦说,园区的环境对于企业招工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一些员工也入住了园区内的宿舍,需求还在不断扩大。
智慧湾科创园,本身作为宝山区“一号创新带”的核心成员,对于打造北上海的创新高地也有重要意义。在上海中环与外环间,还有大量与之相似的空间等待转型。与此同时,有能力买房及想租房的年轻人,60%都将位置锁定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外环,但不足之处正是这里的商业和文化场所欠缺。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社会力量来配置资源,以快速形成空间和资源集聚,并让园区承担起部分城市功能,服务和辐射周边居民乃至更大半径内的人群,应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路径。(记者 周楠)
原标题:从闲置堆场到吸引创业者就业者和游客的“网红地标”,在这里探索“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远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件:.cn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