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好生活在眼前
夏末秋初,林间蝉噪、田野蛙鸣,傍晚时分走进临江市六道沟镇宝山村蓝莓基地,只见三三俩俩的农民在采摘果实,忙个不停;路上,不时有游客开着车到这里采摘、购买蓝莓;临时寄存点里,一箱箱蓝莓摆放整齐,整装待发;三轮摩托车进进出出,把成箱的蓝莓装上车,运到村里冷库,完成上秤、转运。大家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宝山村位于临江市东南部,全村耕地面积8500多亩,林地面积3000多亩,蓝莓产业发展面积3000多亩,有300多人种植蓝莓。宝山村海拔880米,昼夜温差大,使得蓝莓口感更好。现在宝山村栽种的品种有普乳、北陆、北蓝、蓝金、瑞卡、青稞等十几个品种,适合不同口味的人群。宝山蓝莓合作社建有266平方米的冷冻冷藏库,蓝莓果经过打冷,进行冷冻冷藏,保证了营养不流失、口味不改变,让人们在春节期间都能吃上原汁原味的蓝莓果,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蓝莓合作社还拿到了山东九道坊在白山地区的代理权,村民跟着他们学习酿酒技术,现在合作社能酿出多种果酒,深受消费者喜爱。
说起宝山村蓝莓种植历史,还要追溯到2011年。那年村党支部书记高月壮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大家种蓝莓,许多村民对这一新生事物感到陌生。种了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玉米、大豆的“老把式”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大家心里不托底,纷纷持观望、怀疑态度。“必须动员党员带头,不能让计划落空。”*后有4户村民表示愿意尝试种蓝莓,其中有3户是党员,朱俊宝就是这三分之一。“当时我家有17亩地,那时我的心里不忐忑是假的,毕竟初次栽种的蓝莓,要等到3年后才能结果。但自己是党员,想着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如果不成功,大不了还干老本行,种传统农作物,万一成功了,那可就为乡亲们趟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当年,他的妻子也犹豫不决:“能行吗,老朱?万一不行,意味着地里3年没有任何收入,只有付出金钱以及一些无用功。”彼时的朱俊宝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暗下决心:“咱是员,如果连咱都畏手畏脚,那以后还怎么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朱俊宝心一横,索性把17亩土地全部种上蓝莓。3年来,朱俊宝既要起早贪黑侍弄蓝莓,为了维持生计,还要到离家不远的白土矿打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第三年,朱俊宝家的蓝莓如愿以偿喜获丰收,这更让他坚定种下去的信心。如今,经过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指点,他又种上了普乳,一亩地收益大约在八九千元,到了采摘期还得大量雇人,*多的时候,一天要雇30多人,按照采果量多少,每人每天工资约为100元至120元不等,让来地里打工的村民们又增加了收入。
“普乳品种酸甜,是蓝莓中的‘大熊猫’。蓝金品种果大、皮厚耐运输。”现在,已当上村监委会主任的朱俊宝说,村里的蓝莓有十几个品种。在销售旺季,蓝莓供不应求。村里6号冷库十几个人忙里忙外,有的负责称重、有的在卸货、有的在验货。“我现在称的是北露品种,是准备发往外地的。”
近年来,为迎合蓝莓发展,六道沟镇先后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辽宁丹东、通化集安考察学习,多次聘请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吴林教授和吉林农科院刘显臣教授以及市农科专家到村里授课。并成立临江市六道沟镇宝山村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越壮”品牌商标。合作社投资苗木,农户投入土地,人工管理,由合作社回收产品和销售。
“进行深加工,将蓝莓加工成果干、果酱、罐头、酒、饮料等,一直是我们的夙愿。现在设备已选购完毕,厂房正在装修中,预计今年9月末10月初,我们宝山村蓝莓加工厂就要正式投产啦。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中组部投资50万元、宝山村投资50万元、村民入股众筹10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较好利用当地充沛的劳动力,安置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充分发挥农民种植技术熟练的优势,进行精耕细作,培植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耕地利用价值,保证蓝莓生产稳定性和风险性,缓解销售时间紧张等问题。”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刚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包装、加工、销售蓝莓150万斤,安排10余人就业,收益预计24万元,其中10%用于贫困人口春节慰问、30%上交村集体、60%用于村民众筹入股分红。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发家致富,“莓”你不行。浸润在一谷一城的“阳光雨露”中,宝山村的蓝莓尽情吸吮着营养,茁壮成长,在“蓝”遍小山村的同时,也富裕了这里的众乡亲。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