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山”看到什么
地处上海北域,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1988年由原宝山县与吴淞区“撤二并一”,区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下辖九镇、三街道、两个工业园区及航运经济发展区。
过去五年,宝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集聚新动能:依托轨道交通,打造1号创新带、3号创业带、7号创意带,聚集“大云平移”一大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邮轮经济蓬勃兴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成为亚洲*一、全球第四的国际邮轮母港。
城市环境展现新形象:注重生态优先、城乡统筹、管建并举,补短板、治顽症、守底线,南大地区、吴淞工业区等重点板块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五违四必”、“中小河道整治”等工作不断抓细抓实,实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宜居程度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有效解决就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形成“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的文化四季主题,打造沪剧文化高地,铸造宝山文化形象新名牌。
社会和谐呈现新风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党建引领向区域化拓展、街镇治理向精细化转变、平安建设向智能化迈进,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与具有宝山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
吴淞工业区位于黄浦江与吴淞江下游交汇处,早在清末民初时期,率先辟有海关、铁路、码头和邮电通信等现代工业,促成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吴淞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年来,上海市和宝山区市区联动,致力于转型发展、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逐步实现从“钢花”到“樱花”、“浪花”的华丽转型。2014年6月,成立了上海市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015年11月,成立了宝山区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推进办公室,共同推进吴淞工业区转型。
今后,吴淞工业区将充分发挥三江交汇的独特优势,形成水网环绕、绿网渗透的格局,同时将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示范区、上海创新创意创业集聚区、城市文化功能汇集区、上海城市副中心重要组成区。吴淞工业区以绿色低碳为主旋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成为集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中心聚合、空间围合、机制竞合为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生态化、智慧型的吴淞产业新城。
中成智谷位于宝山区淞南镇,总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园区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与逸仙路高架近在咫尺、紧邻地铁3号线淞发路站地铁口,北望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东临长江路隧道。中成智谷的前身,是创立于1959 年新中国*早的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曾经,这里见证了共和国外交风云与对外经济援助的荣耀。
现如今,中成智谷已是一座三创企业集聚、三创人才荟萃的新型产业园区,一个文创商品展销、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人文街区,一个会呼吸会生长、一步一景的生态景区,一个弥补城市功能、人人共享的体验社区。
中成建筑形态之丰富,堪称上海园区之“*”。这里有誉为历史工业遗存的红砖房精心改造而成的*具创思的设计空间,有可独享着自由与惬意时空的设计师soho,有雄伟挺拔的高层商务office,有现代简洁的白色小高层,有集装箱改造创意空间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除此之外,中成智谷还有日式极简主义的成美术馆,展示民间收藏家2000余种铃铛的私藏馆,新中式风格的火车站咖啡馆,视野开阔、可呼吸、面积超2000平米的大草坪,两块7人制的高端足球场地,层高12米的大秀场与摄影棚……让创业者在工作之余仍可紧跟时尚潮流,尽情享受生活。
一直以来,中成智谷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智力创业”的三创基地,凭借各具特色的空间载体与浓厚的艺术气息,已成功集聚起一大批像微盟、*一视觉、醇情百年、摩域、亚创艺术学院、OMG电子竞技、淑塑瑜伽馆等自主创业的成功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在创新、创意与创业领域都极具代表性,奠定了中成智谷的创业氛围,在中成树立起三创产业的高地。
短短两三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中成智谷破茧成蝶,实现华丽蜕变,在一个文化荒芜、人口匮乏、消费不高、配套不成熟的地区,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影响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新势力,成为带动周边经济与人文发展的新引擎,为26平方公里的吴淞老工业区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项目岸线年建成开港,运营五年累计接靠国际邮轮超过1000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年吞吐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目前位列亚洲*一、全球前五,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功能性项目,基本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有洋山港国际物流、北有邮轮港国际客流”的新格局。项目后续工程将于2018年建成并实现四船同靠运营。
在立足母港优势的同时,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加快发展包括港口运营、物资配送、跨境购物、免税商业、旅游服务、旅游集散、金融创新、咨询培训等功能,并配套有集文化性、趣味性一体的市民文化广场——零点广场。
2012年,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上海市首批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先后落户宝山,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平台。2016年,《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的出台也进一步为邮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立法支持。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坚持“区港联动”,大力推进以邮轮港为核心的邮轮产业、商务会展、科创研发、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基本建成国际知名、亚洲*流的国际邮轮母港。完善功能规划(南部聚焦上港九区、十区整体转型,提升区域功能,打造上海北部新门户;中部聚焦邮轮母港建设,加快打造邮轮城核心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重要载体;北部聚焦罗泾散货港,加强功能设施和基础配套建设,提升通达能力),做好蕰藻浜沿线月,宝山
横空出世,“一号创新带”沿轨道交通一号线,南起共康路站、经通河新村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宝安公路站、友谊西路站至富锦路站,共7个站点约10公里,沿线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加速产业转型发展和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实现区域产城融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逐步实现“
“一带”为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两核”为上海智力产业园和智慧湾科创园,“三轴”为呼兰路、外环高速公路、友谊路三条东西走向发展轴。032016年10月,宝山再次乘势而上,
建设启动工作现已全面开展。从区域范围看,“三号创业带”沿轨道交通3号线,南起殷高西路站,经长江南路站、淞发路站、张华浜路站、淞滨路站、水产路站、宝杨路站、友谊路站、铁力路站至江杨北路站,共10个站点约15公里。该带状区域纵贯宝山南北,创业载体高度集聚、优势产业特征明显、创业企业积极活跃,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到2016年底,三号创业带沿线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到“十三五”末,形成产业载体总量300万平方米,引入5000家以上创业企业,100家以上知名企业,培育100家上市、挂牌企业,融资额达100亿元以上,集聚各类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成为上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的示范区,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园区”和“张江高新区宝山园”的重要功能承载区。04
2016年11月,在成功启动建设“一号创新带”和“三号创业带”的基础上,宝山
蓄势待发。“七号创意带”沿轨道交通七号线,南起大华三路站、经行知路站、大场镇站、场中路站、上大路站、南陈路站、上海大学站、祁华路站、顾村公园站、刘行站、潘广路站、罗南新村站到美兰湖站,共13个站点约20公里。
进一步整合七号线沿线产业载体资源,地域人文资源以及上大人才资源,发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发展以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数字内容、高科技影视、动漫娱乐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打造非遗旅游、工业旅游、人文旅游为重点的休闲旅游产业,发挥中国产业互联网示范区的推动作用,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科技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互通互容、协同发展。05
集聚资源,集中优势,重点布局,使
成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的策源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逐步形成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装备等主导产业,力争在卫星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豪华邮轮建造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取得突破发展,建设新材料国家示范区、绿色智慧示范区。深化与金桥开发区的合作,推进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核心区、碧云北郊社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高新产业、科技研发、商务办公、居住配套、生态环保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科技产业园区。
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基础,积极培育建设上海石墨烯产业园区。依托环上大知识经济圈和南大生态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力争在总部经济、工业设计、高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完善居住市政公建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园。
聚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引进优势企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整合研发设计、展示交易、技术服务、融资等生产性服务资源,完善配套产业,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推进航空飞行模拟器项目市场化运作,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对标全球老工业基地转型路径,创新规划理念和开发理念,按照“战略定位、功能优先、项目引领、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强与区域内宝钢、上港、华谊、招商局等大型企业联动,重点引进具有引领性、功能性的国际化大项目,充分体现复合功能和多元功能融合,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平台创新、研发策源、综合服务、低碳示范五大功能,推动区域由重化工业向研发创新转变、由生产性制造向生产性服务和功能性服务转变、由单一产业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变。
结合轨交15号线站点上盖综合开发,引进国内外专业机构,启动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卫星应用、移动医疗、生物3D打印、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为关联和支撑,相关商业商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构建产城融合、开放共赢的生态商务区。奋斗目标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新一届党代会的召开,宝山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宝山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和带领宝山人民,坚定不移推动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设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把宝山建设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城市功能转型的*佳实践区,着力迈向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共建共享“魅力滨江、活力宝山”的幸福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