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武康路大学路原创家居设计力量为何齐聚宝山这个园区
早些年遇到这个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宜家或者红星美凯龙这样的集合商场,一逛逛一天,一站式采购。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会说,且慢!让我去别处看看。
这些人口中的“别处”,大致是这样的:从进门开始,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家,从沙发到橱柜到桌椅再到灯具,每件产品所在的位置都恰到好处,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细细查看,会发现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名字中蕴含着它的设计理念,一整套家具构成的系列还会有单独的背景故事。
走进这些地方,你不会觉得自己身处商品陈列区,一旁也没有急着要促成这单生意的售货员。你只是一个寻觅者,寻找着与自己理想中的小家匹配的物品。这种寻找,也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在审美与生活趣味层面的联结。
在上海,一些原创家居设计品牌正在做这样的事。他们选择慢下来,邀请消费者来到品牌构筑的空间,共赴一场美学之旅。
而这场旅程的起始点,不在繁华的老牌商业街,也不在那几条“顶流”小马路,反而是在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的宝山淞南中成智谷园区。
宝山淞南中成智谷。 受访者供图
互联网新玩法:地段不再是引流*一方式
今年年初,原先在普陀金沙江路园区内的致家家居,因园区整体用地规划变更而面临搬迁。在上海各区看了不少园区以及以梧桐风情出名的历史街区的场地后,*终决定在中成智谷落脚。
在年轻人中知名度颇高的吱音,也在今年合约到期之际,把原先位于杨浦大学路的店铺和公司整体搬到这里。
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灯饰设计品牌艾舍人,在这里开出了内地首店。
在北京设计圈颇有名气的二十世纪画廊和山隐造物,也从华北来到华东,在这里开了上海首店。
二十世纪画廊在中成智谷开设了上海首店。 吴越 摄
还有一家设计品牌正准备关掉位于吴中路的旗舰店搬到这里。
在过去的半年里,一家家品牌店铺陆续装修完成、相继入驻中成智谷园区。如今,人们已经能在园区内看到十几家国内原创家居设计品牌,每家都有上千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一家家逛过去,想不“剁手”都难。
品牌密集的搬迁,引来了业内人士与广大家居爱好者的关注,人们为之欣喜。而对促成这次原创品牌聚集的幕后推手、上海中成智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增强来说,更多的是感慨,“做成这件事,不容易。”
曾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的何增强,很早便关注到了国内的原创家居设计力量。那是2005年前后,一批“70后”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带着打造中国原创家居美学品牌的理想与抱负归国,期待引领一番潮流。可惜,当时“气候未成、时机不对”。在信奉走量的大环境下,初创设计品牌举步维艰。有品牌起来,有品牌倒下,有品牌坚守,有品牌离开。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原创设计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有消费力的人群不再一味地追求所谓名牌、大牌和洋牌,开始注重产品本身和品牌自身的价值。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好的本土原创设计买单。这也印证了何增强的判断,“产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对民族品牌有了认知,有了购买欲,品牌才能发展。”
但是,光靠品牌单打独斗,传播力、影响力始终有限。在与原创品牌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何增强始终有一个想法,他想将它们聚拢起来,形成一个原创平台,并通过园区来承载这个平台。但这件事线年中成智谷园区开幕后,何增强曾有过尝试,但没走通,“一时的热闹过后,就消散了。”他意识到,想靠几次活动网罗一些品牌,只是简单地完成了物理集聚,很难真正产生化学反应,遑论要持续下去。
转机发生在2019年。原创家居品牌多少的创始人侯正光是业内知名家具设计师,也是何增强的老朋友,一同思考着原创家居设计平台的建立。他对何增强说,“去杭州看看吧。”彼时,国内已有两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原创家居设计聚集地,一北一南,分别是北京的草场地和杭州的东信·和创园。何增强便带队去了杭州,结果“非常吃惊”。
东信·和创园内的家居店铺。 资料图片
位于杭州西溪湿地旁的东信·和创园,前身是东方通信集团的老厂区,经过3年的改造,于2011年开园,定位为家居设计主题创意园区。拿做园区的眼光看,那里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交通不便,周边没有地铁线路,公交线路相当有限;没有物业,园区内的清洁工作方式基本是“自扫门前雪”。但就是在那种地段与那种环境,10万平方米的场地里聚集了100家互联网家居和原创家居设计品牌,每逢周末人山人海,年轻人纷纷涌过去拍照打卡,每个店铺的年销售额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何增强意识到,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玩法,地段不再是引流的*一方式。这让他有了信心。后来,恰好中成智谷园区内有一家做全球旅拍的企业因疫情影响而退租,空出了场地。经过数年的酝酿与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和策划,在2021年3月,广州“设计之春”第二届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上,何增强代表中成智谷向各个品牌喊话:欢迎来到上海,这里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市场。
会后,原本扎根北京的二十世纪画廊与山隐造物当即与何增强沟通了细节。再后来,更多品牌找了过来。
品牌会客厅:展陈空间大,又有历史底蕴
为什么没有选择传统的家居卖场,或是淮海路、南京路以及武康路、安福路这些好地段?记者把问题抛给了致家家居上海店店长千慧。
“综合考虑下来,这里*适合我们品牌,既能把现有的产品线做完整的陈列,又能给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千慧说。
致家家居在中成智谷的店铺分为上下两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 吴越 摄
成立于2014年的致家家居,*一家店开在杭州,2018年进入上海,租了70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经过几年的发展,品牌进一步扩张,除了家具外还拓展了家纺、灯饰、服装类产品,需要更大的展示空间。如果搬到市中心,租金和人工成本必然高出许多,尤其是那些颜值很高的老洋房,租金高不说,场地结构和内部的改造空间还相当有限。对于注重空间氛围营造的家具品牌来说,这点很不“友好”。
而中成智谷园区所提供的上千平方米的场地,价格合理,自然构成了很大吸引。因为是首家入驻的家居品牌,致家还挑到了很好的位置,正对着中成美术馆。“合伙人来看场地的时候,觉得园区的历史底蕴和老厂房的红砖墙都很吸引我们,10米的层高也有助于我们对空间的改造效果。”千慧说。
店铺内的陈列氛围感十足。 吴越 摄
千慧摇了摇头,解释说:“致家家居是一个互联网家居品牌,2014年起经营淘宝店,老客户的复购率也很高。”
记者打开手机,搜索了店铺名,看了看店铺订阅人数,18万。
“老顾客一般都加了我们的店铺微信,看到我们的朋友圈发了新店的照片,很多人都说要来看一看。”千慧表示,新店有一千多平方,分上下两层,经过空间设计之后,顾客不仅仅会来选购家具,而且更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陈列一角拍下来分享到社交网络上,或是找个喜欢的角落给自己拍上一张美美的照片分享出去。
这个楼梯一角已是顾客来店内拍照的必选点。 吴越 摄
相较于走过路过、看个热闹的流量,深耕互联网经营多年的致家更看重这一路上积累下来的老顾客以及那些被产品特质和品牌文化所吸引而来的新顾客。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成智谷园区的新店,就好比是致家招待老朋友、新朋友的会客厅。
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备受国内中古家具爱好者推崇的品牌二十世纪画廊。品牌创始人曹峰表示:“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来自私域流量,不太需要靠自然流量来售卖产品。”他说,在一些网红历史街区开店,虽然看上去很热闹,曝光量比较大,但吸引到的未必是垂直人群,便无法促成实质交易。
在曹峰看来,中成智谷园区紧邻逸仙路高架,开车到市中心区域不过半小时左右,客户有意来一趟还是相当方便的。更关键的是,这里展陈空间大,能实现更多创意。
二十世纪画廊的店铺,也有上下两层空间。在一楼的一侧,曹峰专门隔出了设计画廊区域,*近正展出两位艺术家的陶艺作品。他表示,这将是一个常设的区域,计划每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更换一个新的展览内容,推荐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一些作品在侯展期间,还会先放在店内的美学混搭区,实现艺术品的空间应用。“这种模式我们在北京没有,在上海有了条件,所以做了这个尝试。”曹峰说。
相较于北京店,上海店面积更大,曹峰专门隔出了设计画廊区域,推荐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 吴越 摄
走到二楼,还有一个“宝藏角落”。那里摆放着一叠叠曹峰这些年从其他藏家手里收来的domus杂志。这本杂志于1928年创刊,是*早的关注经典设计与生活美学的杂志之一,被誉为“汇集了欧洲设计的百科全书”。懂行的人来到这里,便可以坐下来翻阅“全亚洲*全的domus杂志收藏”。
具有学术价值的珍贵设计杂志。 吴越 摄
在记者采访的那天,吱音的店铺门口还堆着许多箱子,工作人员忙着拆箱、陈列,为双十二当天的活动做准备。今年,吱音在大学路的5年老店合约到期,创始人兼CEO杨熙黎在物色新场地时注意到了中成智谷。
“我们看到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国内原创设计品牌,整个园区对设计有着很深的理解和情感,感受到大家是在合力做一件事,于是就把门店和上海的公司总部一起迁移到这里。”杨熙黎说。
吱音中成智谷店,面积也比以往的店铺都要大。 吴越 摄
聚集,是何增强和侯正光一直想做的事,如今时机已到。在宝山科创30条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园区向认定的品牌提供了租金优惠和相关金融服务,让品牌方放心在这里开店。
聚集,也是各个品牌方乐见的趋势。不止一家品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过去的原创设计店铺都是“孤零零”地待在一个园区或是一条街上,本地顾客都觉得东一家、西一家逛起来很不方便,许多来自江浙城市的顾客跑一次上海更是大呼麻烦。现在好了,跑一次,看个够,一网打尽,直接清空购物车。
园区形态:温馨又有活力,闹中取静“刚刚好”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是有疑问,为什么是这里?为什么是宝山淞南中成智谷?
让我们把镜头拉远,看一看园区的全貌。
占地21万平方米的中成智谷,曾是新中国*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见证了共和国外交风云与对外经济援助的荣耀。而仓库之所以建在这里,是因为中国*早的铁路——淞沪铁路的一部分铁轨就在此地。岁月变迁,曾经的铁轨大都已经被拆除或废弃,而在改造过程中,中成智谷却将其保留了下来,还围绕着铁轨与火车设置了一系列景观和活动空间。
沿着铁轨设立的艺术雕塑。 吴越 摄
铁轨两旁,还有大片的开放草坪与成排的挺拔树木。办公楼不远处,坐落着一片片室内外的运动场地,无论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爱好者还是健身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去处。活动累了,园区内还有各种餐饮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人们补充能量。
几年来,这个容积率达到2.0的园区,不仅服务着办公人士,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去处。照何增强的线”“白+黑”的办公园区,还是一个向居民和市民开放的活力街区与社区。
吱音的店门正对着篮球场和大草坪。 吴越 摄
吱音把上海总部迁到这里,也是看中了这里与众不同的工作与生活氛围。
和其他品牌不一样的是,吱音店铺的二层是工作区,容纳了约50名设计师、电商运营人员在此办公。杨熙黎希望,“大家能在一个闹中取静、不浮躁的地方,沉下心来做好的设计”。工作之余,大家也能健康生活。如今吱音的店门口,正对着园区大草坪与一个户外篮球场。
而在店铺一楼,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别致的小空间,供应一些精品咖啡。顾客逛累了,可以坐下喝杯咖啡,休息一会儿。设计师干活儿干累了,也可以自带杯子,结伴到楼下打一杯咖啡放松一下。杨熙黎觉得,这样的温馨氛围对一个原创设计品牌来说刚刚好。
吱音一楼的咖啡空间。 吴越 摄
12月12日下午,中成原创家平台正式启动,十多家入驻品牌一共参与了“家年华”的开幕活动。看着热闹的园区,何增强笑得很开心。聚集了当下这些品牌,中成智谷已在谋划下一步。
一是计划打造一个共享3D打印中心。对原创家居品牌来说,初步纸稿出来后用木材打样,需要花费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果改用3D打印的方式,便只需要几个小时。而一台先进的3D打印价格高昂,品牌买来自己用成本过高,如果是采用共享的模式,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二是建立一个共享物流配送中心,帮助这些品牌完善物流配送服务,方便顾客购买后直接配送上门。
三是成立一个共享摄影棚。在网上卖货,精美有格调的照片一定少不了。原先,各个品牌都要自己联系或者聘请摄影师,并租用外面的摄影棚,成本不小。有了园区自己的摄影棚后,品牌方可以降低拍摄成本、提升拍摄效率与品质。
园区内的中成美术馆,未来也会作为品牌展览空间。 吴越 摄
说到底,要做设计潮地,首先要聚集设计潮人。而要留住设计潮人,并吸引更多同好者,唯有做好服务、营造生活、构建生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