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泾镇政情
为了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面貌,东方网推出相关系列访谈。宝山区以“群众路线在宝山”为主题,作为第八站参与此次活动。此次访谈以群众*需要、*不满意的地方为突破口,以正面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解答各单位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2014年10月28日周二下午13:30-14:15,宝山区罗泾镇党委*常积林做客东方网,介绍罗泾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樱齐。党的群众路线日在北京举行,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加切身体会到此次活动带来的深刻变化,东方网继续推进百名街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访谈,进一步落实整改群众*需要、*不满意的地方。宝山区以“群众路线在宝山”为主题作为第八站参与此次访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跟随宝山区罗泾镇党委*常积林一起走进罗泾。
常积林: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访谈,也非常感谢东方网提供这样的平台,感谢更多的网友朋友关注罗泾。
主持人:我们知道罗泾镇俗称上海的北大门,是上海北部联系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节目一开始请您介绍一下罗泾的基本情况。
常积林:罗泾镇在宝山*北部,北面是江苏太仓,是上海连接江苏乃至长三角的桥头堡,我们称之为上海的北大门。目前镇域户籍人口2.8万,来沪人员4.3万,镇域总面积48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镇以农业产业为主,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连续三年获得了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文明镇的称号,同时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镇。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中,我们连续多年保持在郊区中的前列。
主持人:我们经常听到说罗泾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滨江新镇,在我们推进的教实活动过程当中罗泾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包括百姓有没有提出哪些深层次的需求呢?
常积林:我们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生态罗泾为目标。在这次教实活动当中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的要求认真查改问题,先后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领导干部也下基层征求意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征求意见,我们征集到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老百姓*关注、*关切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市政和公共交通配套问题,应该说这几年罗泾城乡一体化步伐比较快,目前镇域核心区建筑总量超过100万平方米,镇域户籍人口的60%现在居住在新镇区,老百姓对公共配套特别是交通出行的要求就比较迫切。原来罗泾镇里有一条公共交通是“淞泾线”,是罗泾开往宝山中心城区的。公交公司考虑到运营成本,考虑到线路优化配置就停了,罗泾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很不适应,特别是老年人到中心城区去看病要辗转多次车,有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老体弱的同志就很吃力,所以呼声很强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深入走访,同时亲自坐车体验,深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反映的这个问题很突出。另外,还有市政配套问题,比如说随着新镇的开发,新镇的教育、文化、卫生包括养老设施建设、医疗设施建设,包括商业配套,这些问题都相对比较突出。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一些,但是和老百姓的需求相比,和新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村级经济的发展问题。罗泾镇域面积48平方公里,镇域面积有两块构成,一块是罗泾镇区在6平方公里,还有23平方公里是宝山工业园区,还有一块就是*北面十几个平方公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村级经济本身就比较薄弱,南部区域的村工业园区来了以后纷纷动迁了,原有村级经济的载体都不存在了。北部地区村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的加强,这些村的村级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村级经济薄弱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民生保障,特别是非农就业问题。罗泾是宝山*北部的一个镇,交通出行比较远,在镇域外就业难度很大,早晨要很早出去,晚上很晚才能回来,所以非农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人到了中心城区工作,早晨去了,晚上回不来了,因为回来没有交通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健康方面,老百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老年人,我们这次下去走访群众普遍反映,*近感觉生大病的人多,实际上不是生大病的人多了,而是现在医疗水平提高了,老百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这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老百姓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我们要主动的回应这样的需求。所以,今年我们对老年居民的免费体检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年龄层也进一步降低,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原来是65岁以上,现在变成了60岁,而且体检的项目增加了,就这一项今年要增加支出200多万。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有市政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有就业、有医疗,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结合罗泾的实际和具体来谈一下怎么着手解决的。
常积林:关于市政配套问题,特别是老百姓反映*突出的交通配套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大交通方面。一是轨道交通,目前轨道交通7号线到美兰湖,距离罗泾还有7公里,老百姓要到美兰湖才可以坐上地铁,我们迫切希望轨道交通可以延伸到罗泾来。二是快速干道。目前镇域范围内尚没有一条快速干道,就是我们讲的高速公路。所以,老百姓普遍呼吁希望我们能够和上级有关部门多呼吁、多要求来征求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尽快的延伸到罗泾来,让老百姓真正的更便利一些。
第二公共交通方面。目前罗泾有公共交通线条,其中一个就是到宝山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刚才我提到原来镇里有一条,从罗泾新镇一直到宝山中心城区叫做“淞泾线”,后来由于公交公司优化交通配置就取消了,还不是完全取消线路,是长距离变成了短距离的线路,但是老百姓不方便了,耗时多了,本来一辆车就可以到,但现在还要倒车,出行难度加大了。我们一方面和市区有关部门联系,特别是和区建交委讨论这个问题,*后取得共识,觉得老百姓的现实困难要解决好,从7月初就开通了“罗泾专线”,老百姓反响非常好。
主持人:对于城乡接合部区域来说,解决交通问题非常重要。
常积林:对,过去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对于我们罗泾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制约都非常大。我们希望能够整体发展当中可以快一点。
主持人:交通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我之前听到一句话,宝山有宝,罗泾有金,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我所知道的罗泾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集体经营农场这方面,那么和松江主打的家庭农场有什么差别吗?
常积林:我们罗泾有基本农田1.8万亩,前几年都全部流转到村级集体合作组织,成立了村级的集体合作农场,实行集体合作农场的统一经营。这样一种运作方式也是逼出来,*早的时候土地都是租给外面人,造成环境脏乱差,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方向不行,就搞了村级集体合作农场。村级集体合作农场,*一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在罗泾承包地的农民也不种地的,很多土地都是租给外来人员种,我们集体流转出来集体经营,同时进行组织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经营,大力推进机械化的耕作,现在全镇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我们农民称之为农场职工,在农场工作的强度和时间都大大缩小了,重体力劳动在农场已经没有了。
第二,村级集体合作农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强集约化的管理,有效提高了农场的效率,连续七年丰收,可能你的概念没有,当地农民我们说今年小麦亩产达到360多公斤,当地农民想想,根本就想不到,过去小麦亩产150公斤算好的,今年我们达到360公斤的小麦。农场的效益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有的农场职工仅这一项的收益就有3万多块,工作时间也就三、四个月。另外,“新罗泾”牌优质大米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市市民满意的优质大米品鉴金奖,另外我们的合作农场还探索多元化经营,“长江口大闸蟹”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河蟹大赛金奖。
主持人:刚刚您介绍了我们打造美丽生态罗泾,环境建设对于打造美丽生态罗泾非常重要,那么罗泾在着力建设新农村以及城镇化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呢?
常积林:我们提出要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美丽生态罗泾建设。我们感觉罗泾是一个城镇化发展起步比较晚的地区,我们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道路,走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而这条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是什么样的呢?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江新镇。这对环境的要求就很高,所以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包括治水、治污、治乱、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大力推进了农村改造,先后投入资金近两亿元,实现了镇域建成区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就是现在在罗泾镇镇域范围内没有污水直排的现象了,无论是农民家里的生活污水,还是工矿企业的工业污水都是集中排放的。我们先后建成了一批自然村改造的亮点,全镇21个村都创建成为“上海市整洁村”,一批亮点区域已经凸显出来了。
在治水方面,水环境污水问题是大问题,首先从源头上把污水问题解决,污水排放纳管的问题解决。另外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河道整治,这几年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完成了河道的整治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回应老百姓对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的新要求,我们来打造美丽生态河道,真正让生态的面貌展现出来。我们提出来要打造“蓝色水道”,也就是环绕罗泾新镇区的四条河道称之为“蓝色水道”,经过整治成为了非常漂亮的生态景观,实现了水清岸绿有花有草还有景,成为市民早晚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老百姓在这里也很悠然自得。
主持人:另外在推进我们农民的生活保障方面,我们有没有做哪些具体的民生工程呢?
常积林:罗泾地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出要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是城乡市镇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我们就对标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当中通过对标找到差距,比如说教育设施的问题,罗泾中心校还是一个危房,这次我们下决心异地重建,而且规模也很大,总建筑规模达到2万平方米,占地70亩,目前罗泾中学已经完成,罗泾几所幼儿园也是很现代化、很漂亮的,我们有一所安徒生童话幼儿园,建筑就是梦幻世界的风格。罗泾中心校建成以后,整个罗泾教育基础设施和条件,应该说城乡一体化没有问题了,甚至可以说罗泾的教育基础设施的条件达到了宝山比较好的水平了。
另外,还有养老设施建设问题。现在罗泾的养老院、敬老院是过去的老房子,条件也很差,我们感觉到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标差距很大,必须整改。我们今年开始立项,叫做“上海怡景敬老院”,今年正式立项,明年开工建设,这个养老院起点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建成医养复一体化的,和罗泾卫生中心挨在一起,而且和罗泾卫生中心一体化设计,依托卫生中心的资源办好养老院。
目前来看,罗泾经过几年的建设,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罗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对标城乡一体化估计问题不大,但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难度比较大,因为这个地区比较偏远一些,非农就业的空间还比较小,村级经济的发展怎么有效支撑老百姓的增收,这些问题还比较大的,这也是下一步着力要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就我所知罗泾不仅是风景迷人、环境优美,而且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罗泾的“十字挑花”,入选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近的“浦江之星”沪剧大赛当中罗泾选手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请常*介绍一下罗泾这些年在文化工作、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
常积林:城乡一体化建设当中,硬件的东西是容易实现的,人的城乡一体化是个大问题,不是通过硬件建设可以解决的,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文化特别是高尚的文化,或者说积极向上的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范围,这几年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提出三句话,一句话叫做传承历史文化,第二句话叫做丰富群众文化,第三句话叫做打造特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近跟一些同志交流的时候,他们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要多去做,你说罗泾农民搞宣讲,可能听也听不懂,但是把宣讲的内容变成沪剧小品老百姓就很容易接受了。*近我们搞了群众性文化,特别是沪剧为主的沪剧大擂台,我们根本没有通知老百姓,几千人都来了,规模非常大,而且这个活动有一个小插曲,活动过程当中电跳闸了,整个演出黑灯瞎火一片,工作人员都很紧张,当时很感动的是,我们罗泾几千个老百姓没有一个人起哄的,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电的修复,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对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影响,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质。所以,我们要传承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从罗泾来说有几个东西一直是抓着不放的,一个就是罗泾“十字挑花”,它是罗泾当地农民绣的手工艺,绣法和市场上卖的“十字绣”不一样,“十字绣”背面很乱,我们这个“十字挑花”正反面都很规整。我们举办了“十字挑花”的培训班,培养继承人,今年又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比如说沪剧文化社,上海语言差别很大,一个镇和另外一个镇语言可能都不一样。我们罗泾是北头沪剧发源地,上海著名的沪剧大师丁婉娥就是罗泾人。我们想既是发源地就应该发扬光大,应该把沪剧文化传承下去。所以,我们成立了沪剧社。一开始政府一点补贴也没有的,完全是自发组织的,我们给他们提供活动场地,又为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老师,邀请宝山沪剧中心的华雯,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过来进行指导。后来沪剧社自己编了一些农民原创沪剧,剧目比较多,比如说《买房》,讲的完全都是实实在在罗泾的事,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而且更多是反映了罗泾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老百姓非常有兴趣,每场演出都场场爆满。
主持人:“萧泾寺的传说”能不能介绍一下。
常积林:曾经传说为长江72寺庙之首,里面有很多的传说故事。这几年罗泾的文化事业发展还是不错的,无论是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还是在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特别是各个村都有业余团队,有的村有很多支团队,早晚到罗泾公园活动,和城里一样。但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公共活动空间问题,城里公园跳什么舞,我们罗泾公园也跳什么舞,城里人抢场地,罗泾人也抢场地,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城市规划当中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特别是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要留出,老百姓未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总比在麻将室里打麻将好啊。
主持人:沈同衡的漫画能介绍一下吗?
常积林:他当时是用漫画抗日,画了很多号召人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漫画,从当时来讲非常受人尊敬的,也是罗泾人,我们也是在传承,把他的一些漫画资料收集整理后成立了沈同衡纪念馆。
主持人:而且他还画了一个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宣传册。
常积林:对。很多历史文化积淀当中,都聚集了很多正能量的东西,我们要挖掘出来,而且这些东西发生在老百姓身边,老百姓*容易接受,我们要顺应这样的需求,多做这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文化建设,除了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也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提升,想问一下您作为罗泾的当家人,您认为当前广大罗泾百姓*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对于罗泾有什么样的远景规划和考虑呢?
常积林: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已经做了全面的梳理,目前来看罗泾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恐怕还是罗泾的发展问题,因为一个地区只有发展了,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即知即改,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急难愁问题,能解决的我们要抓紧时间推进解决,*不拖延。同时,我们要想长远,要真正按照镇党委提出的目标对标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美丽生态罗泾建设这样的主题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争取让这个地区发展的更好一点、更快一点,这也是中央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我们罗泾来说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我们能不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具体工作来看,首先要科学的谋划,想清楚、看明白,我们贯彻市委和区委的要求,围绕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来做,来推进罗泾地区的发展,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想既然人民群众都认可,我们就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但在具体发展项目上我们要想好,要多听群众的意见,多拜群众为师。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当中,跟一些老党员和一些群众聊,他们很纯朴,我也非常爱他们,他们对我也挺好的,非常感谢他们。
第二个方面,从罗泾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是基础,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年总体形势还可以,可以实现12%以上的增长,但是我们要求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要建立经济稳定增长机制,这样的稳定增长机制就是要系统考虑,同时产业支撑要强劲,基础要夯实。我们在考虑建立经济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外关注民生方面,目前新市镇已经初具规模,但公共市政和公共配套、商业配套目前还比较滞后,我们想下一步要重点关注这方面,同时我们觉得新市镇也是这个地区发展的有利支撑,新市镇建起来了,人也就能聚起来了。要有效的促进发展,我们就要把新市镇建设好,特别是市政配套、公共服务配套,让新市镇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这些都涉及到老百姓很关注的问题,生活在这里,他的衣食住行问题都要解决好,“开门七件事”要解决好。
主持人:罗泾镇党委秉承群众路线,我们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这个党的工作基本法宝,让罗泾镇得到承前启后的发展,开启了群众工作和干部面貌的新气象,在节目*后再次感谢常*光临我们演播室,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为了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面貌,东方网推出相关系列访谈。宝山区以“群众路线在宝山”为主题,作为第八站参与此次活动。此次访谈以群众*需要、*不满意的地方为突破口,以正面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解答各单位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2014年10月28日周二下午13:30-14:15,宝山区罗泾镇党委*常积林做客东方网,介绍罗泾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樱齐。党的群众路线日在北京举行,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加切身体会到此次活动带来的深刻变化,东方网继续推进百名街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访谈,进一步落实整改群众*需要、*不满意的地方。宝山区以“群众路线在宝山”为主题作为第八站参与此次访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跟随宝山区罗泾镇党委*常积林一起走进罗泾。
常积林: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访谈,也非常感谢东方网提供这样的平台,感谢更多的网友朋友关注罗泾。
主持人:我们知道罗泾镇俗称上海的北大门,是上海北部联系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节目一开始请您介绍一下罗泾的基本情况。
常积林:罗泾镇在宝山*北部,北面是江苏太仓,是上海连接江苏乃至长三角的桥头堡,我们称之为上海的北大门。目前镇域户籍人口2.8万,来沪人员4.3万,镇域总面积48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镇以农业产业为主,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连续三年获得了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文明镇的称号,同时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镇。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中,我们连续多年保持在郊区中的前列。
主持人:我们经常听到说罗泾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滨江新镇,在我们推进的教实活动过程当中罗泾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包括百姓有没有提出哪些深层次的需求呢?
常积林:我们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生态罗泾为目标。在这次教实活动当中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的要求认真查改问题,先后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领导干部也下基层征求意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征求意见,我们征集到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老百姓*关注、*关切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市政和公共交通配套问题,应该说这几年罗泾城乡一体化步伐比较快,目前镇域核心区建筑总量超过100万平方米,镇域户籍人口的60%现在居住在新镇区,老百姓对公共配套特别是交通出行的要求就比较迫切。原来罗泾镇里有一条公共交通是“淞泾线”,是罗泾开往宝山中心城区的。公交公司考虑到运营成本,考虑到线路优化配置就停了,罗泾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很不适应,特别是老年人到中心城区去看病要辗转多次车,有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老体弱的同志就很吃力,所以呼声很强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深入走访,同时亲自坐车体验,深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反映的这个问题很突出。另外,还有市政配套问题,比如说随着新镇的开发,新镇的教育、文化、卫生包括养老设施建设、医疗设施建设,包括商业配套,这些问题都相对比较突出。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一些,但是和老百姓的需求相比,和新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村级经济的发展问题。罗泾镇域面积48平方公里,镇域面积有两块构成,一块是罗泾镇区在6平方公里,还有23平方公里是宝山工业园区,还有一块就是*北面十几个平方公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村级经济本身就比较薄弱,南部区域的村工业园区来了以后纷纷动迁了,原有村级经济的载体都不存在了。北部地区村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的加强,这些村的村级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村级经济薄弱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民生保障,特别是非农就业问题。罗泾是宝山*北部的一个镇,交通出行比较远,在镇域外就业难度很大,早晨要很早出去,晚上很晚才能回来,所以非农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人到了中心城区工作,早晨去了,晚上回不来了,因为回来没有交通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健康方面,老百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老年人,我们这次下去走访群众普遍反映,*近感觉生大病的人多,实际上不是生大病的人多了,而是现在医疗水平提高了,老百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这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老百姓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我们要主动的回应这样的需求。所以,今年我们对老年居民的免费体检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年龄层也进一步降低,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原来是65岁以上,现在变成了60岁,而且体检的项目增加了,就这一项今年要增加支出200多万。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有市政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有就业、有医疗,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结合罗泾的实际和具体来谈一下怎么着手解决的。
常积林:关于市政配套问题,特别是老百姓反映*突出的交通配套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大交通方面。一是轨道交通,目前轨道交通7号线到美兰湖,距离罗泾还有7公里,老百姓要到美兰湖才可以坐上地铁,我们迫切希望轨道交通可以延伸到罗泾来。二是快速干道。目前镇域范围内尚没有一条快速干道,就是我们讲的高速公路。所以,老百姓普遍呼吁希望我们能够和上级有关部门多呼吁、多要求来征求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尽快的延伸到罗泾来,让老百姓真正的更便利一些。
第二公共交通方面。目前罗泾有公共交通线条,其中一个就是到宝山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刚才我提到原来镇里有一条,从罗泾新镇一直到宝山中心城区叫做“淞泾线”,后来由于公交公司优化交通配置就取消了,还不是完全取消线路,是长距离变成了短距离的线路,但是老百姓不方便了,耗时多了,本来一辆车就可以到,但现在还要倒车,出行难度加大了。我们一方面和市区有关部门联系,特别是和区建交委讨论这个问题,*后取得共识,觉得老百姓的现实困难要解决好,从7月初就开通了“罗泾专线”,老百姓反响非常好。
主持人:对于城乡接合部区域来说,解决交通问题非常重要。
常积林:对,过去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对于我们罗泾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制约都非常大。我们希望能够整体发展当中可以快一点。
主持人:交通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我之前听到一句话,宝山有宝,罗泾有金,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我所知道的罗泾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集体经营农场这方面,那么和松江主打的家庭农场有什么差别吗?
常积林:我们罗泾有基本农田1.8万亩,前几年都全部流转到村级集体合作组织,成立了村级的集体合作农场,实行集体合作农场的统一经营。这样一种运作方式也是逼出来,*早的时候土地都是租给外面人,造成环境脏乱差,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方向不行,就搞了村级集体合作农场。村级集体合作农场,*一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在罗泾承包地的农民也不种地的,很多土地都是租给外来人员种,我们集体流转出来集体经营,同时进行组织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经营,大力推进机械化的耕作,现在全镇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我们农民称之为农场职工,在农场工作的强度和时间都大大缩小了,重体力劳动在农场已经没有了。
第二,村级集体合作农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强集约化的管理,有效提高了农场的效率,连续七年丰收,可能你的概念没有,当地农民我们说今年小麦亩产达到360多公斤,当地农民想想,根本就想不到,过去小麦亩产150公斤算好的,今年我们达到360公斤的小麦。农场的效益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有的农场职工仅这一项的收益就有3万多块,工作时间也就三、四个月。另外,“新罗泾”牌优质大米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市市民满意的优质大米品鉴金奖,另外我们的合作农场还探索多元化经营,“长江口大闸蟹”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河蟹大赛金奖。
主持人:刚刚您介绍了我们打造美丽生态罗泾,环境建设对于打造美丽生态罗泾非常重要,那么罗泾在着力建设新农村以及城镇化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呢?
常积林:我们提出要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美丽生态罗泾建设。我们感觉罗泾是一个城镇化发展起步比较晚的地区,我们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道路,走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而这条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是什么样的呢?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江新镇。这对环境的要求就很高,所以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包括治水、治污、治乱、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大力推进了农村改造,先后投入资金近两亿元,实现了镇域建成区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就是现在在罗泾镇镇域范围内没有污水直排的现象了,无论是农民家里的生活污水,还是工矿企业的工业污水都是集中排放的。我们先后建成了一批自然村改造的亮点,全镇21个村都创建成为“上海市整洁村”,一批亮点区域已经凸显出来了。
在治水方面,水环境污水问题是大问题,首先从源头上把污水问题解决,污水排放纳管的问题解决。另外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河道整治,这几年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完成了河道的整治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回应老百姓对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的新要求,我们来打造美丽生态河道,真正让生态的面貌展现出来。我们提出来要打造“蓝色水道”,也就是环绕罗泾新镇区的四条河道称之为“蓝色水道”,经过整治成为了非常漂亮的生态景观,实现了水清岸绿有花有草还有景,成为市民早晚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老百姓在这里也很悠然自得。
主持人:另外在推进我们农民的生活保障方面,我们有没有做哪些具体的民生工程呢?
常积林:罗泾地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出要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是城乡市镇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我们就对标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当中通过对标找到差距,比如说教育设施的问题,罗泾中心校还是一个危房,这次我们下决心异地重建,而且规模也很大,总建筑规模达到2万平方米,占地70亩,目前罗泾中学已经完成,罗泾几所幼儿园也是很现代化、很漂亮的,我们有一所安徒生童话幼儿园,建筑就是梦幻世界的风格。罗泾中心校建成以后,整个罗泾教育基础设施和条件,应该说城乡一体化没有问题了,甚至可以说罗泾的教育基础设施的条件达到了宝山比较好的水平了。
另外,还有养老设施建设问题。现在罗泾的养老院、敬老院是过去的老房子,条件也很差,我们感觉到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标差距很大,必须整改。我们今年开始立项,叫做“上海怡景敬老院”,今年正式立项,明年开工建设,这个养老院起点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建成医养复一体化的,和罗泾卫生中心挨在一起,而且和罗泾卫生中心一体化设计,依托卫生中心的资源办好养老院。
目前来看,罗泾经过几年的建设,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罗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对标城乡一体化估计问题不大,但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难度比较大,因为这个地区比较偏远一些,非农就业的空间还比较小,村级经济的发展怎么有效支撑老百姓的增收,这些问题还比较大的,这也是下一步着力要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就我所知罗泾不仅是风景迷人、环境优美,而且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罗泾的“十字挑花”,入选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近的“浦江之星”沪剧大赛当中罗泾选手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请常*介绍一下罗泾这些年在文化工作、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
常积林:城乡一体化建设当中,硬件的东西是容易实现的,人的城乡一体化是个大问题,不是通过硬件建设可以解决的,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文化特别是高尚的文化,或者说积极向上的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范围,这几年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提出三句话,一句话叫做传承历史文化,第二句话叫做丰富群众文化,第三句话叫做打造特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近跟一些同志交流的时候,他们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要多去做,你说罗泾农民搞宣讲,可能听也听不懂,但是把宣讲的内容变成沪剧小品老百姓就很容易接受了。*近我们搞了群众性文化,特别是沪剧为主的沪剧大擂台,我们根本没有通知老百姓,几千人都来了,规模非常大,而且这个活动有一个小插曲,活动过程当中电跳闸了,整个演出黑灯瞎火一片,工作人员都很紧张,当时很感动的是,我们罗泾几千个老百姓没有一个人起哄的,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电的修复,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对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影响,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质。所以,我们要传承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从罗泾来说有几个东西一直是抓着不放的,一个就是罗泾“十字挑花”,它是罗泾当地农民绣的手工艺,绣法和市场上卖的“十字绣”不一样,“十字绣”背面很乱,我们这个“十字挑花”正反面都很规整。我们举办了“十字挑花”的培训班,培养继承人,今年又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比如说沪剧文化社,上海语言差别很大,一个镇和另外一个镇语言可能都不一样。我们罗泾是北头沪剧发源地,上海著名的沪剧大师丁婉娥就是罗泾人。我们想既是发源地就应该发扬光大,应该把沪剧文化传承下去。所以,我们成立了沪剧社。一开始政府一点补贴也没有的,完全是自发组织的,我们给他们提供活动场地,又为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老师,邀请宝山沪剧中心的华雯,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过来进行指导。后来沪剧社自己编了一些农民原创沪剧,剧目比较多,比如说《买房》,讲的完全都是实实在在罗泾的事,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而且更多是反映了罗泾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老百姓非常有兴趣,每场演出都场场爆满。
主持人:“萧泾寺的传说”能不能介绍一下。
常积林:曾经传说为长江72寺庙之首,里面有很多的传说故事。这几年罗泾的文化事业发展还是不错的,无论是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还是在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特别是各个村都有业余团队,有的村有很多支团队,早晚到罗泾公园活动,和城里一样。但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公共活动空间问题,城里公园跳什么舞,我们罗泾公园也跳什么舞,城里人抢场地,罗泾人也抢场地,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城市规划当中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特别是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要留出,老百姓未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总比在麻将室里打麻将好啊。
主持人:沈同衡的漫画能介绍一下吗?
常积林:他当时是用漫画抗日,画了很多号召人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漫画,从当时来讲非常受人尊敬的,也是罗泾人,我们也是在传承,把他的一些漫画资料收集整理后成立了沈同衡纪念馆。
主持人:而且他还画了一个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宣传册。
常积林:对。很多历史文化积淀当中,都聚集了很多正能量的东西,我们要挖掘出来,而且这些东西发生在老百姓身边,老百姓*容易接受,我们要顺应这样的需求,多做这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文化建设,除了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也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提升,想问一下您作为罗泾的当家人,您认为当前广大罗泾百姓*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对于罗泾有什么样的远景规划和考虑呢?
常积林: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已经做了全面的梳理,目前来看罗泾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恐怕还是罗泾的发展问题,因为一个地区只有发展了,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即知即改,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急难愁问题,能解决的我们要抓紧时间推进解决,*不拖延。同时,我们要想长远,要真正按照镇党委提出的目标对标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美丽生态罗泾建设这样的主题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争取让这个地区发展的更好一点、更快一点,这也是中央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我们罗泾来说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我们能不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具体工作来看,首先要科学的谋划,想清楚、看明白,我们贯彻市委和区委的要求,围绕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来做,来推进罗泾地区的发展,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想既然人民群众都认可,我们就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但在具体发展项目上我们要想好,要多听群众的意见,多拜群众为师。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当中,跟一些老党员和一些群众聊,他们很纯朴,我也非常爱他们,他们对我也挺好的,非常感谢他们。
第二个方面,从罗泾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是基础,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年总体形势还可以,可以实现12%以上的增长,但是我们要求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要建立经济稳定增长机制,这样的稳定增长机制就是要系统考虑,同时产业支撑要强劲,基础要夯实。我们在考虑建立经济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外关注民生方面,目前新市镇已经初具规模,但公共市政和公共配套、商业配套目前还比较滞后,我们想下一步要重点关注这方面,同时我们觉得新市镇也是这个地区发展的有利支撑,新市镇建起来了,人也就能聚起来了。要有效的促进发展,我们就要把新市镇建设好,特别是市政配套、公共服务配套,让新市镇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这些都涉及到老百姓很关注的问题,生活在这里,他的衣食住行问题都要解决好,“开门七件事”要解决好。
主持人:罗泾镇党委秉承群众路线,我们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这个党的工作基本法宝,让罗泾镇得到承前启后的发展,开启了群众工作和干部面貌的新气象,在节目*后再次感谢常*光临我们演播室,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