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院士领衔项目入驻!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揭牌启用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11月24日上午,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启用暨首批重大创新项目入驻仪式在吴淞创新城举行,标志着宝山区、复旦大学、宝武集团三方合作迈入崭新篇章。
在全速冲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宝山区,校区、园区、街区、社区融合发展的科创新生态又迎来一个重要载体。11月24日上午,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启用暨首批重大创新项目入驻仪式在吴淞创新城举行,标志着宝山区、复旦大学、宝武集团三方合作迈入崭新篇章。
首批入驻的8个复旦大学重大创新项目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东元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研发项目,周树学、武利民教授领衔的高性能涂层材料产业化项目,郑立荣教授领衔的智能楼宇通信系统产业化项目等。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功能介孔材料研发项目的落地,正式宣告其成功摆脱了科研成果长期面临的“沉睡之困”。今年以来,宝山区全力打好“大学牌”“企业牌”,不断开辟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持续缩短创新链路,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对新技术的新需求,为“北转型”注入新动能。
新启用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将依托复旦大学优势学科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聚焦化工材料、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帮助对接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特别是,以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催化”成果转化链路。从科创一卡通、科创服务热线H科创会客厅等,让各类科创资源一眼可见、一键可享、一站可达。
地处上海北部的宝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特别是,周边高校资源多、在地央企多。实践中,这些优势资源尚未较好盘整融合。为此,宝山区亮出了组团发展新模式,助力打好“两张王牌”。
环上大科技园,旗下4个基地已初步形成全链条创新孵化功能,涵盖从初创团队到上市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就像是一个个‘苗圃’,精准培育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项目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脑机接口等一批项目已在园内成功转化。但其辐射范围*不仅限于园区,更是向全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更大范围拓展。眼下,环上大科技园还与北大、华中科大、二工大等一批高能级大学科技园形成联盟,互促互进,做厚区域科创浓度。
从校区、园区到街区、社区,科创氛围的酿厚需打破地理空间的藩篱。宝武集团正整体推进十大项目建设,涉及投资额近200亿元。新能源关键材料等一批功能型平台相继建成,带动了8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研制成功、高温超导电缆产业化项目投产等。
对标海外优秀科创生态的打造,上海借由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的启用,进一步解锁大学、企业、地方的组合发展模式。“走进一幢楼宇,既有创业团队,也有办公空间,甚至还有高校社团”,这样的创新复合业态未来将成为宝山区的科创标签。由此,三方合作真正走深走实,迸发出更大协调效应、更强创新活力。
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是简单勾连供需两端。这其中,尚有大量科创要素需盘活整合,由此才能迸发出磅礴生机。
在刚结束不久的区党代会上,宝山区委*陈杰指出,未来五年要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把宝山的“小齿轮”挂上国家战略“大齿轮”,瞄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全区域协同、全要素配置、全链条融合、全方位保障,努力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的新路子。
无疑,要建立一个更完备的科创生态体系,需凝结包括政府、高校、市场在内的各方智慧。放眼全球,剑桥肯德尔广场就是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案例。从政府推动的空间更新、高校主导的创新转型到市场力量参与的空间营造,这里创新业态的萌发可谓“集众人之智”。
全新启用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同样被寄予厚望。作为高校重大创新项目的承载平台,许多人期待,这里能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助力前沿科技研发,力争实现更多从“1-100”的突破,进而为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的启用仅是校地合作的阶段性成果。今年2月,宝山区与复旦大学签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还将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项目先导、共同发展”为原则,继续在党建、干部人才交流、医疗卫生、产学研合作、美育与艺术教育、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可以看到,宝山正积极扩大高校“朋友圈”,携手复旦、北大、同济、上理工等高校建设一批特色园区,探索“多校一园”“区校合建”等模式。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北大、人大等一批高校集聚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亦是一个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宝山还将全力拓宽合作领域,推动政府、市场深度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迸发。
奋进北转型,宝山正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营造*流创新生态,与各方一道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赵东元院士在介孔材料领域国际排名*一,其领衔完成的项目“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于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其团队瞄准功能介孔材料在医药美妆、新能源、环境保护、电子材料等诸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具备产业化基础和能力。
探索和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来开发高性能涂层材料,为国内建材、汽车、电子器件、仪器设备、军事、管道防腐、食品包装、船舶、飞机、道路桥梁等诸多行业提供涂料升级换代产品,推动国内外涂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团队致力于研究、设计并制备智能纤维器件,建立了智能纤维器件集成方法,获得全柔性智能织物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在新能源、信息技术、可穿戴设备、大健康、空间探测等领域得到应用,解决多个交叉新型领域面临的瓶颈难题。
以突破超精密运动控制与检测核心技术为目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解决高端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问题,进一步推动高端半导体装备的国产化。
产业化项目主要瞄准特高压(10千伏)输电与轨道交通(1.7千伏)的核心功率器件和新能源汽车功率模块市场,通过深入研究在功率器件物理与设计上实现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创新。
项目依托上海视频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高铁设施故障检测技术,部署中国18家铁路局,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可在宝山进一步转化,用于智能缺陷检测。
致力物联网与智能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多个相关领域均取得产业化突破,入驻有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中心、上海综合能源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北斗智慧应用创新研究中心、复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彦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产业化项目。
紧密围绕超精密光学制造技术及相关检测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低照度成像模组和红外双胶合透镜研究,为先进技术攻关、企业转型升级、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发展等提供支撑。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