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未来重点发展哪些区域和领域?今天的发布会剧透啦!
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杰,宝山区发展改革委主任丁炯炯,宝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丽英,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徐芃介绍情况,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主持会议。如何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发展蓝图?在哪些重点板块推进?如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赶紧来看发布会上的亮点信息吧
人民网: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宝山怎么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发展蓝图?今年疫情影响对全球邮轮产业造成严重影响,这样形势下宝山对于邮轮产业有怎样的规划和举措?
汪泓:宝山*近正在做“十四五”规划。我们要按照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考虑“十四五”规划。上海作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具有海派风格,宝山这个老工业基地,要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战略思维,创新转型发展。我们研究“双城战略”,国际邮轮之城和智能智造之城,全面打造产业能级提升。前几年环境整治力度很大,但是产值、利润、攻关技术和科学技术还是缺平台,要把科学技术、基金平台、战略投资和重大项目在宝山落地,现在将近有60平方公里到100平方公里可以做这个文章,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宝地。
第二个是城市更新。通过打造邮轮国际会客厅、打造淞宝和杨行地区2035新城,提高城区品位和城市能级,加快城市更新。
第三个是公共服务,宝山人口不少,现在219万,外来人口目前预计30万,城市公共配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要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进行全面提高。宝山还要发展5G,建设智慧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刚性需求,邮轮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高品质旅游业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邮轮是重要的海上黄金度假村和附加值极高的产业,打造和培育邮轮难度非常大。经过10年打造培养到现在这个平台。这次疫情对全球邮轮产业是一次冲击,但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以及全球邮轮旅游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近期我们计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进邮轮产业复工复产。在邮轮制造业、邮轮供货、邮轮标准、邮轮信用体系、邮轮人才培养、邮轮信息平台建设上,和宝山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只有把邮轮人才保护好,把平台建设好,才能为来日的辉煌做好准备。相信这个产业一定会恢复,和文化旅游商业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千方百计地设计研究和积极努力,还是能够突破阻力的。
经济日报:宝山今后在哪些重点板块推进?产业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谋篇布局具体的规划?
陈杰:宝山近几年一直坚持对接国家和全市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紧密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前期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做好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宝山家大必须业大,如何把产业做大,如何围绕“双城战略”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一篇大文章。
宝山围绕“国际邮轮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双城战略”,不断推进五个千亿级产业和五个百亿级产业的建设,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在介绍一下主要的想法和做法:
一是做好存量资源,在原来传统的产业当中做好转型升级。钢铁产业、物流产业、能源产业都是宝山产业当中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牢牢把握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包括区块链等技术,提升传统存量企业能级的提升?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智能制造、通过无人工厂、智慧工厂在一些企业当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它的能级和水平,切实落实好李强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四个论英雄”的要求,提升产业产出的密度,就是经济密度的水平。
二是如何做好增量。面临新技术发展趋势,增量是我们面向未来强大的推动力,宝山一直围绕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推进,*近全市公布26个特色产业园,宝山有3个,超能材料、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以及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这几个产业在未来产业发展格局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材料机器人智能制造,应该是未来一些产业当中的基础性产业,我们国家很多产业当中面临的,比如基础材料的问题、智能制造基础加工工艺的问题,这些和我们所定位的新材料以及机器人智能制造都有密切的关系。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关注大健康和生物医药,这是未来朝阳产业,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产业。瞄准这三个特色产业园,不断做大这方面的增量资源。我们在不断引进上药超级工厂,宝济药业、国盛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的完善和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是更多通过产业布局包括相关政策以及营商环境等等一系列政府行政职能的进一步完善,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近围绕特色产业园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机器人和相关在线新经济,在不断做一些政策上的突破,包括各种市场要素、资本元素和其他资源要素汇聚起来,更好地营造好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这是*个方面产业业态。
第二,是要在空间布局上做好文章。空间布局上,宝山有两个非常好的空间,全市五个重大转型板块,宝山占据两个,分别是南大6平方公里区域,在宝山西面;还有是吴淞创新城26平方公里,在宝山东面,一东一西将进一步带动宝山下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南大重点是围绕数字经济,这当中包括人工智能、数字媒体、金融科技、区块链等等技术,提升整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水平。南大所处的区位优势非常好,在中环到外环之间,到人民广场只有12公里,毗邻上海大学。我们要依托好上海大学非常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环上大科技园,希望把科技园真正做成科技策源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高地。
还有一个是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这个地方产业定位更多围绕“三新两创两高”,“三新”就是新经济、新材料、新硬件,“两创”就是科创、文创,“两高”是高品质的商务商业和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它还是一个老工业转型区域,未来这个区域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是全上海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极为少见的一个特色区域。这个区域保留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文脉,我们这里有铁路、老厂房、宝钢的高炉这样一些非常具有特点,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留下来的印记,让我们进一步传承并和新的文创产业、科创产业结合。
另外,要大力发展一些新经济,比如前期规划有两个首发地块,其中一个地块就是一些全新经济的业态,包括氢能、在线新经济都在这个区域当中布局,还有一些梦想岛,希望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实现梦想的场所和基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未来发展极大的空间。同时,这个空间当中延伸的就是3号线号线地铁从逸仙路高架延伸到吴淞创新城,这个区域宝山前期积累大量在线新经济企业,微盟、掌门教育等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近市里评出50强在线家。在线新经济也是未来依托吴淞创新城发展新经济非常重要的方向。
总的来讲,从产业功能布局角度和空间布局角度,我们有这样的打算和想法,希望今后更多通过宝山强大的腹地空间推进整个经济转型发展,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模板和示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下一步宝山如何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方面,更好地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汪泓: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宝山产业转型和交通设施以及大基建的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是重点。因为宝山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比重大,我们还是重点关注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老小旧远”。
老的问题,养老院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宝山已经有60多个养老院了,会拓展到将近百个。和社会各种力量结合起来,重点是嵌入式养老,特别是所有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和城市小区当中,把老年的活动空间、老年人医养一体化和助餐点结合起来,打造300个。在电梯改造方面,老旧公房只要按照规定标准可以装的,尽可能用市场机制、政府支持,包括按揭和信用担保结合起来,从点到面全面推动。“十四五”期间,宝山的老旧公房改造,会把张庙地区、吴淞地区等宝山老工人新村作为旧改任务重点全面推进和完成。
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街区建设,老旧公房、雨污水设施建设等,我们要把为老百姓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都能够做好。现在推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将医养护一体化由点到面,把公共文化教育体育等资源综合都为老百姓全面开放,让老百姓在宝山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品质。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这两年宝山乡村面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包括罗泾有一些网红打卡地,宝山乡村优势在哪里?美丽乡村建设当中会有什么考虑?
张丽英:宝山乡村发展优势,一是近水楼台的优势,宝山区域内地铁1、3、7、15号线都直达乡村,宝山大市政、大交通让美丽乡村和大都市中心距离越来越近,同时,我们正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美丽乡村会客厅”的理念,正是为了更好承载城市的溢出效应。
第二个城乡融合优势,目前宝山103个村主要呈现三种形态,一是北部“城市边的乡村”有村庄有田园,星空营地、母亲花文化园,这些乡村形态全面振兴,进一步提升乡村价值。二是中部“城市中的乡村”,这部分乡村有村庄无田园,想通过进一步转型提升用优质服务更好融入城市。三是南部“城市化的乡村”,无村庄、无田园,要全面融合和城市共生发展。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城乡一体化的大格局当中谋划和推进,区财政投入和社会建设重点持续向乡村倾斜,形成以城带乡的强大动力。
第三是发展基础优势,宝山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2019年底农村集体经济总量达到603亿,全区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万元,45%以上的村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形成南北协作、村村联动、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将在高水平谋划乡村建设,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进一步着力。
一是高水平谋划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会客厅”为载体,构建一脉五花、两纵两横的乡村全域美丽格局。前期,通过覆盖全区103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将由点连线、串线成面,全要素挖掘乡村文化要素、自然要素和产业要素,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庄形成多个产居融合的特色功能组团,实现乡村经济片区化、村庄发展组团式,提升乡村振兴的集成度、显示度。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我们已推出了“花果宝山”乡村区域公共品牌,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壮大近郊花、果等高附加值的农旅产业,实现“小农业”的“大作为”。乡村产业宜农不唯农,全区每年拿出5%的建设用地指标投入乡村,加大盘活乡村宅基地、厂房等闲置资源,持续导入庭院办公、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一产服务三产,三产倒逼一产,以宝山区塘湾村母婴康养产业为例,康养产业的发展也倒逼了农业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变革,近郊农业以高品质满足母婴康养的高标准。
三是提升治理水平。宝山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走出大都市近郊治理路径是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以“四治三融两平台”为机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联动,以红帆港党建平台、创新榜活动平台为载体,促进党建融合、服务融合、人才融合,打破原村民和新乡民边界,推动融合治理、参与式治理,构建大都市近郊城乡互动、管理互鉴、资源互享的全域治理格局,使宝山的乡村治理兼具城市的智能品质和农村的乡土特色。
上海电视台:今年宝山很多总部经济落地,有很多产业园要升级,肯定有大量企业要入驻,今年还有很多老百姓民生工程比如要建电梯等等,背后都有大量事务要办理。现在全市在推“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宝山在这两项工作当中有没有创新举措?
陈杰:刚才提到的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个过程当中如何通过两网建设这项“牛鼻子”工作,真正践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是我们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
关于两张网的建设,宝山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汪书记带队多次到市级相关部门去学习,对于宝山两张网建设,我们花了大量力气进行周密部署和研究。
*,关于“一网统管”建设,我们花了大量力气在做总体理念的研究和设计。因为“一网统管”这项工作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具体事务上,同时体现在我们管理模式的创新、行政方式的重塑和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如何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我们工作当中的重要思考。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六个一”建设,希望把整个信息系统贯穿到整个流程再造,以及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变化过程当中。这个在相应一系列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工作流程的完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是重点围绕李强书记提出来的“实战要管用,基层要爱用,群众要受用”的要求,及时做好:早发现,只有问题及早发现才真正体现出来“一网统管”的源头。我们一方面花大量力气做了许多感知神经元方面的布置,在宝山一共布局了近3万左右智能感知末梢,及早发现问题。*近有一个案例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实战中的案例。在一个小区楼里面的烟感器探测到,发布信息到物业、居委和119,三方力量同时出动,物业拿着消防灭火器*时间奔到楼道里,等到119消防车赶来的时候火已经灭了。还有电梯里设置的梯控,大场镇基本完成了电梯梯控的安置。现在小区当中80%是由电瓶充电引起的,怎么做到不让电瓶拿到家里充电呢?通过梯控,一旦你拎电瓶到电梯里,电梯就锁住不再升降,保证了电瓶不入户而在公共设置的区域进行充电。这一系列的事情,体现出“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理念,也包括“实战中管用”。
处置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基层同志一般讲“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怎么把千根线引成一根线?“一网统管”把上面很多的工作整合起来。我们在基层,把很多条线上的职能整合到一个机构一支队伍快速进行处置,现在很多问题是多种要素多个部门联合执法、联合取证、联合处置。整个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很大调整,希望做到协同高效处置。
第二,关于“一网通办”,宝山前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行政审批创造了很多经验,人工智能零材料的自动审批全市率先实现,我们率先打通新办企业全程服务链,包括率先推出快递上门揽件业务等等。去年全市“一网通办”评比当中,宝山评估考核结果全市名列第二。今年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审批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平均减少70%,时间压减比例全市*,“单一窗口”现场等候时间平均减少三分之二。到年底,我们还将确保完成11件“高效办成一件事”、20件全程网办和30件自助智能办理事项。希望在这些重点领域特别是企业感受度*强烈的领域当中做好继续探索,希望通过“一网通办”的完善进一步优化宝山营商环境。
解放日报:今年面对疫情严重影响,宝山区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成效?
丁炯炯:近年来我区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要完成600亿元以上目标,在继2018年完成400亿元以上的投资和2019年完成500亿元以上投资的基础上向一个新百亿目标冲刺,从上半年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来看,我区投资完成265亿,位列全市第三。
一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们没有因为疫情调整预期目标,同时启动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挂图作战,对项目动态情况、进度分析、需求对接以及后续工作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把疫情对于项目推进时间滞后的影响降到*低,把时间抢了回来。1到5月份投资上呈现负增长,到6月份实现由负转正,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服务需求上强力度。疫情对于项目进度节奏有了影响,项目在整个推进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区充分利用帮办服务平台在证照办理、土地供给、开工建设、立项管理、竣工投资、安全监管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完备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痛点、难点和堵点。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加强了与金融、电力等行业部门的联动,不间断地向这些部门推送产业项目的清单,从而让他们实现全时段的专业对接。目前包括35个重大产业项目在内的全区324个在建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后续一些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东方网: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是方便老年人出行的民生工作,宝山区这项工作进展情况怎么样,请介绍一下宝山的特色做法,以及今后计划和创新举措?
徐芃:截至目前,宝山区已经成功立项新增加装电梯205台,投入运营23台,在建30台,另有30台电梯即将开工。我区成为全市首个实现街镇加装电梯项目开工全覆盖的区。今年区委区政府加大力度,围绕“新增100台、完工100台”的工作目标加大推进,到2020年底将实现12个街镇加装电梯项目建成运营的全覆盖。推进加梯工作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破解三个难。
一是破解加梯意愿统一难。我们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协同”推动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巧用社区加梯达人,挖掘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牵头人协助我们开展加梯工作,委托第三方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宝山加梯互惠共治服务项目》,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二破解加梯建设难。在推进过程当中,建立加装电梯一门式受理,完善体制机制,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减少审批流程。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总补贴金额在原来市补贴基础上每台追加2万元补贴,总补贴达到30万/台。同时,探索按揭筹资模式,引入电梯代建公司,推出“安装免费、有偿使用”和“全额垫资、按揭付款”两种方案,减轻居民一次性出资压力。
三是破解加梯管理难,让每一台电梯在全生命周期内都有保障。在建立居民自治公约保障电梯安全使用基础上,与安信等保险公司洽谈保险方案,形成电梯承建单位购买“安全工程一切险”和业委会或者物业企业为加装电梯购买“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两套险种,为电梯后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将积极打造加装电梯三个化:一是引导智慧化。我区已经全面启动加装电梯前期可行性评估。到年底前,会形成一张覆盖宝山约2.3万个门栋的加梯作战地图。此外,我们还将和“社区通”端口对接,选择一个街镇试行推出“线上”加梯小程序,让居民在“线上”完成政策咨询与意见征询,使政府能更有力做好精准服务指导。
二是推进规模化。我们选择在友谊宝山九村南块、大场康华苑启动规模化试点小区建设,在同房型的门栋里进行统一选型、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控制加梯成本,提升加梯品质。
三是服务精准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电梯投入使用,我们要聚焦电梯后续的维护管理。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加装电梯产权变更责任,要求房屋买卖上下家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签署承诺书,确保房屋买卖后,下家继续履行加装电梯的相关义务。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加装电梯物业托管模式和保险托管模式,保证我区的加装电梯在免费维保期后,能够纳入统一管理。在“十四五”期间,宝山还将完工500台加装电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