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宝山转型走出老工业区逆袭之路
近日,中国*大、世界第三的长滩巨幕球体影院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明年初步建成的上海长滩,将集生态绿色、商业商务、休闲居住于一体,成为宝山区新地标。此前,这里是上港十四区杂散货集装箱码头。这只是宝山区转型的一个缩影。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同志在宝山区调研时指出,宝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一要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空间优势,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自身特点,扬长避短。
十年来,宝山发展的动能强劲,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基本呈现两位数增长。这个老工业区不仅实现了环境由“黑”变“绿”,产业由“重”变“轻”,更在产业、地区转型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人的转型,以精细治理为百姓增添福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
7月19日,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在上海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区内落成。这是全球范围内首家以增材制造和三维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此前,全球3D打印领先企业比利时MATERIALISE等已先后落户宝山区。一个集孵化、生产、研发、教育于一体的3D打印生态圈,在宝山区呼之欲出。
除了新兴产业,钢铁、物流等宝山传统产业,亦通过与新兴互联网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宝山区依托宝武等大型国企,建成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欧冶云商等重大项目,现在宝山区是全国*大的钢铁电商平台集聚地。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宝山区打造了高境“科创小镇”等科技产业载体,并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与市政府共同发起100亿元规模的全国首个市场化运营双创母基金等。
“十三五”期间,依托轨道交通1、3、7号线,围绕创新、创业和创意,宝山区将形成“一带三线五园”产业布局。到“十三五”末,宝山区将集聚产业互联网企业10000家,产出超过1000亿元。
同时,宝山区原先的一大批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正转型升级成为邮轮港口、生态湿地、研发总部、平台经济、大数据集聚地,以每6分钟诞生1家企业的速度彰显着创新创业活力。
漫步宝山滨江,昔日货船和摆渡船进出的吴淞口,已变身亚洲*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母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形成了“南有洋山港国际物流、北有邮轮港国际客流”的发展格局。
5年多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累计接靠国际邮轮1500余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800余万人次。后续工程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建成,2018年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国际邮轮800艘次—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
在邮轮港的不远处,是今年2月揭牌的上海吴淞炮家湿地公园。原址为长江冲击形成的滩涂湿地,曾经是钢渣的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饱受污染困扰。如今生态优美,现有各类湿地植物108种,鸟类144种。
6.3平方公里的南大地区,也是宝山区的一张新名片。从2010年起,这个国家环保网格色块中的“黑色”地块开始综合整治。曾经脏乱不堪的厂中村、城中村,已悉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绿意的开放式公园、高品质的动迁安置房,以及即将崛起的休闲商务区。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同志在宝山区调研时要求,注重民生、追求和谐,推动宝山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宝山区努力探索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绣花”之道,有诸多创新之举。今年,宝山区在全市创新推出“社区通”,成为传递党的声音、彰显组织力量、解决群众需求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区居村都开通了“社区通”,已有24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3万余名党员网上亮身份。它不仅帮助居民解决身边问题,还实现了“全民微社交”,让政府部门“不等群众打电话、直接倾听心里话”。
对一座城区而言,文化事业融入发展的“血脉”,而不仅仅是点缀。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精彩纷呈的展演活动,让宝山区居村民感觉越来越有福。由“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组成的宝山“文化四季”,让宝山区文化活动不断。越来越多的宝山区“民星”脱颖而出,甚至登上央视舞台。
今后五年,宝山区还将有樱花大剧院、长滩音乐厅等更多文化场馆建成。那时的宝山区,将更添几许“文艺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